1
对曾国藩,大家都不陌生,他是晚清的“中兴四大名臣”之一,被誉为“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,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”。
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
然而,小时候的曾国藩和所有孩子一样,并非天资聪颖,其智力甚至可以说是中下水平。
这一点,我们可以从一则故事中得到应证:
说是曾国藩夜里背书,有一个小偷跑到曾国藩家偷东西,结果发现曾国藩背了又背,一篇课文背了一晚上,还是结结巴巴地背不出来。小偷见无从下手,生气地从梁上跳下来,非常流利地把书背了一遍,扬长而去,可见,其天资实在不算聪慧。
曾国藩与同时代的俊杰比起来也确实差了一大截,小他1岁的左宗棠,14岁参加湘阴县试,名列第一。李鸿章也是17岁即中秀才。比曾、左、李稍晚的梁启超更是一个神童,11岁中秀才,16岁便中了举人。
但是,21岁前并无什么大作为的曾国藩,其成就却超过了很多聪明人,为何?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:坚持读书。
读书能够放大格局 改变气质
曾国藩认为,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。他说,人的气质,是先天生成的,本身是难以改变的,只有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。他曾说过一句极为精到的话:“书味深者,面自粹润。”意思是说,读书体味得深的人,面容自然纯粹、滋润。
曾国藩在给他的几个弟弟的信中谈到读书的目的,他写道,我挚读书,只为两件事:一是修身养性,包括诚心、正己、修身、齐家,以求无愧于父母;二是精研专业,包括学习诗词文章及其作法,以求保护自己。
修养自己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的坚持。可以说,正是坚持了读书这一点,曾国藩才从一个并不出众的愚夫逆袭成了一代完人,一介君子。
2
再说苏洵,其之所以广为大家所知,其实主要不是因为唐宋八大家,而是因为他培养了两个非常杰出的儿子:苏轼、苏辙。为如今我们对下一代的家庭教育树立了楷模。
《三字经》在谈到古人勤学读书的时候说:“苏老泉,二十七,始发愤,读书籍。彼既老,犹悔迟。尔小生,宜早思。”这其中的苏老泉,说的就是苏洵,苏洵并不像他的两个孩子,从小刻苦读书,少年成名,而是老大方才读书,到了二十七岁才开始用功学习。
二十七岁这年,苏洵问自己的妻子:我自己感觉,现在开始重新学还来得及,但是如果一心向学,就没有时间再料理家务了,怎么办?
苏洵的夫人程氏回答得非常好:我想要劝你发奋读书很久了,但是我觉得如果你是因为我的要求而读书,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。读书毕竟是你个人的事情,如果你真的有这个志向,那么家里的事情交给我好了,你不用管了。
得到了夫人的支持,苏洵不再料理家事,一心读书。至此闭门读书七八年,之后,效果究竟如何呢?
欧阳修在给苏洵所写的墓志铭中,描写了其七八年中的效果。欧阳修说,等苏洵再出山时,已是判若两人,文思敏捷,顷刻之间下笔千言,文章更是纵横驰骋,思路开阖自如,必定达到深入细微的地方才停下来。
一时之间,年轻人、求学者都尊崇他的贤能,学习他的文章,并将其当作典范来效仿,人称他“老苏”。
三苏像
也正是这一段经历让苏洵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,而接下来要做的第二件大事,就是做个好父亲,要培养好自己的两个儿子。在苏洵的指导下,苏轼兄弟从小便刻苦读书写作。
正所谓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等到苏轼十来岁时,已能写出“人能碎千金之璧,不能无失声于破釜;能搏猛虎,不能无变色于峰虿”这样的警句。一个十来岁的孩子,能写出这样的文字,为何?无他,唯读书耳。
3
是的,世界上最不会辜负努力的事情,就是读书。
正如著名演员濮存昕所说:“只有多看报多读诗多读书,才能领悟人生,找到目标,最终成就自己。”
如果你此刻特别平凡普通,甚至可以说一无所有——没有一技之长,没有存款,没车没房,没背景,没资源,没有人生为之奋斗的目标,你会选择做些什么?
这个时候,要做什么,才是最有价值的?
你可能想到了多读书,但很快又摇摇头:“太难了,我不是读书的料。”
读书难吗?不难,但难在坚持,难在能够真正明白读书的意义。
而接下来我要推荐的的这个活动,将会帮你找到读书真正的意义:
2017年11月12日下午14:00,由平安人寿举办的“在阅读中,收获文字的灵魂” 百城读书沙龙将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。
百城读书沙龙作为2017平安人寿客服节的系列活动之一,在不同城市,邀请不同专家,进行百场读书沙龙直播,助力青少年更好的身心成长,营造和谐家庭环境在这之外,本次读书沙龙设有六场大咖读书分享直播,本周末(12号)是第五场,下午14:00准时直播,不要错过哦!
届时,著名演员、感动中国十大人物、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、副主席濮存昕将和各位分享通过阅读对自身成长的帮助,让每一个人可以在阅读中,收获文字真正的灵魂,让你从此,爱上阅读。
点击下方阅读原文,即可轻松报名参加本次活动哦!